• <b id="8rhas"><address id="8rhas"></address></b>
  • <b id="8rhas"><address id="8rhas"></address></b>

  • <tt id="8rhas"><tbody id="8rhas"></tbody></tt>
  • <b id="8rhas"></b>
  •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資訊 > 快訊網站首頁快訊

    根治沙塵,中蒙綠氫合作迫在眉睫

    今年以來,我國已出現8次沙塵天氣過程。4月,北京等地沙塵暴再次暴發,引起輿論的高度關注,成為當前熱點問題。

    在過去10多年的時間里,由于中國多年以來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沙漠化、土地退化和沙塵暴等問題,沙塵暴在華北幾乎絕跡。

    根治沙塵,中蒙綠氫合作迫在眉睫

    那么今年為何沙塵天氣突然強勢“死灰復燃”?

    從大氣物流和地理地質學的角度來看,沙塵主要來自于中國北方和蒙古地區的干旱和漠化地區,內蒙外蒙很難分開,亟需考慮一體化治理。

    光伏治沙是我國首創的可持續治沙機制,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綜合效益,在有條件的荒漠化地區應積極推廣。與此同時,氫能部門的興起為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儲能和消納提供了新思路和廣闊前景。光伏與綠色氫能的結合以及東北亞國家在此領域深度合作有望成為從根本上解決內外蒙古沙塵問題的解決方案。

    “綠氫+光伏”:

    蒙古國治沙的最優解

    1990年代,蒙古廢除了蘇聯強加的集體牧場模式,牧民生產積極性大增,存欄牲畜數量從2590萬頭增加到現在的7100多萬頭。

    我國內蒙古地區生態環境更好,擁有1.7億畝耕地,糧食飼料豐富,也才擁有牛羊存欄數量6800萬頭。而蒙古國幾乎沒有耕地,谷物產量只有42萬噸。突然暴漲的畜牧業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

    我國庫布齊等沙漠的成功治理經驗表明,沙漠的綜合治理背后必須有可持續的產業和商業模式。對于經濟基礎薄弱、單一的蒙古國來說,更是如此。

    根治沙塵,中蒙綠氫合作迫在眉睫

    開發蒙古國可再生能源并帶動相關產業,可從根本上奠定治理蒙古國沙塵暴的基礎。

    光伏治沙是庫布齊沙漠治理的成功經驗之一。而將光伏產業鏈延長至氫能,乃至于煤基碳氫化工,則可大幅提升產業回報率,從而保證更多資金持續流入和回饋于當地的沙漠治理。發展不依賴農業的沙漠地區產業,以產業回饋于生態治理,才能從根本上治理沙漠化問題。

    蒙古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具體到中蒙之間的戈壁地區,風、光資源更是尤為集中:大部分地區風力資源等級為一級,光能資源達到5.4千瓦時/(平方米·日)。

    如果其光伏資源全部開發,每年可發電13261太瓦時,約相當于2019年全球一半的電力產量。盡管戈壁地區缺乏水資源,但蒙古國北部水資源豐富,使其人均水資源量在世界排名前列。因此,存在從蒙古國北部向南調水滿足制氫需求的可能性,可再生能源開發和氫能相關產業的發展則為實施蒙古國北水南調提供了經濟基礎和動機。

    2022年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其中明確提出積極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產業鏈,探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氫能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合作。

    中蒙兩國已經簽署了政府間“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中蒙關于新時代推進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等文件,雙方承諾將積極推動能源領域合作。

    中蒙之間跨境電網和鐵路、公路連接的升級加強,為未來可再生能源電力輸送及制取儲運綠氫提供了初步的基礎設施條件。

    “綠氫+光伏”的可行性

    可再生能源發電并電解制綠氫在技術上已經成熟??紤]到蒙古國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和距離中國的區位優勢,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有兩種可再生能源與綠氫開發技術路徑:

    其一,可再生能源發電就地消納并電解水制氫,氫能再通過建設中蒙之間的跨境氫能儲運基礎設施送至中日韓目的地市場。

    其二,通過跨境電網聯接將可再生能源電力輸送至我國目的地市場(如京津冀)附近或者出??诎叮ú苠榛蚯鼗蕧u)附近,再就地制取綠氫用于附近城市與工業設施的消費、化工加工,或者直接出口至日韓。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產業鏈及相關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完全可以支撐東北亞氫能基地的開發和建設。

    根治沙塵,中蒙綠氫合作迫在眉睫

    日韓兩國正在積極推動建設“氫能社會”,以期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對化石能源進行替代。這也為中蒙合作綠氫開發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研究表明,到2030年時,利用東北亞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制取綠氫并輸往中國內地及日韓將能夠在成本上與化石能源競爭。

    事實上,目前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正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初,內蒙古自治區累計批復4批風光制氫項目31個,其中并網型27個,離網型4個。

    這些風光制氫項目合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配套新能源1315.25萬千瓦,其中光伏466.9萬千瓦、風電848.35萬千瓦,配建儲電13.5萬千瓦時、儲氫21.6萬噸,年制氫能力53.189萬噸。

    內蒙古地區氫能產業的發展可以為中蒙綠氫合作提供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1. 中蒙跨境綠氫供應鏈和儲運基礎設施網絡,從而逐步形成東北亞氫能交易中心,并發展相關的能源金融,同時服務于國內和東北亞國際氫能市場;

    2. 聚集以綠氫為基礎的碳氫化工及其下游的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相關產業集群;

    3. 可再生能源發電及氫能相關設備制造業及研發;

    4. 在新能源產業資金回饋的支持下,發展沙漠治理相關的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服務及農業等產業,不僅支撐我國境內治沙,還可輸出支援蒙古國治沙需求。

    開啟東北亞綠氫合作新時代

    2022年日本從澳大利亞進口了首船液化氫。綠氫在貿易方面的突破象征著全球氫能市場又往前邁了一大步。從目前全球氫基燃料貿易格局來看,出口供應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智利、中東及北非等國家和地區,進口消費地主要集中在歐洲、日本、及韓國。未來依托戈壁地區風光資源,東北亞地區有望成為綠色氫基能源貿易的熱點之一。

    當前,日韓兩國政府已公布了各自的氫能發展路線圖。據預測,作為能源用途,到 2040年中日韓三國的氫能需求將達到4500×104~5000×104t 油 當 量。同時,我國目前工業用氫量也達到了 6300×104t 油當量,主要是化石能源制氫,未來也需要用綠氫替代。因此,中長期來看中日韓三國下游綠氫的市場需求是足夠的。此外,京津冀和渤海灣地區將是中國北方的氫能需求中心,可就近獲得戈壁地區綠氫的供應,較短的運輸距離可增強綠氫的市場競爭力。

    根治沙塵,中蒙綠氫合作迫在眉睫

    日韓當前氫能戰略為從東南亞進口灰氫、藍氫,以及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口綠氫,不僅距離遙遠、成本高企,相較于本文提出的東北亞氫能基地開發屬于舍近求遠,而且其當前戰略謀劃缺失了中國巨大市場的參與和聯動,因而產業鏈和基礎設施發展速度均較慢。東北亞氫能基地的開發則可促成中蒙日韓氫能產業合作與聯動機制的形成。

    在中蒙兩國綠氫合作逐漸推動、擴大的基礎上,內蒙古有望成為國際氫能交易中心。一是通過區域性能源合作與貿易協定建立制度性框架,為各方相關投資和交易提供根本性保障;二是在此基礎上,建立東北亞地區的區域性能源市場,通過建設具有穩定性、公平性、開放性和競爭性的市場制度,將各國政府決策在未來可能對能源合作項目造成的影響最小化。以上兩方面均可借鑒歐洲及北美區域油氣和電力市場發展經驗。

    政策與行動建議

    國內方面,可以首先在內蒙古戈壁沙漠先行初步建成大規??稍偕茉粗凭G氫、煤基碳氫化工、新能源產業反哺治沙的示范基地。

    這樣一方面可促進國內相關產業鏈積累經驗,進行技術改進和設計方案優化,并初步形成產業鏈規模;另一方面,當地政府相關機構和企業可積累管理、運營經驗,摸索出適用的業務流程、商業模式等。

    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成功的技術、經驗、標準、管理和商業模式向國際社會展示和推廣。如此,不但可以增強國內外各方對東北亞合作基于新興產業開發來可持續性根治沙塵問題的信心,還可以通過已經在內蒙古建立的成熟產業鏈、基礎設施和技術研發能力來確保未來相關的裝備制造中心、技術中心、能源交易中心及治沙合作的重心在我方掌握之中。

    對于中蒙“綠氫耦合光伏治沙”合作,應當在技術、經濟、標準法規、基礎設施、以及地緣政治等各方面,及早開展可行性和立項研究,由科研院所和相關行業頭部企業共同參與,同時與相關國家的頂級智庫和科研機構展開合作研討。

    TAG: 無標簽
    Top www.久久久|三级片免费看国产|久久免费国产视频精品|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